正在建设中的万谷湖综合开发项目。 记者 孙广勇摄 随着日前柬埔寨政府将金边市万谷湖范围内的12.44公顷土地划分给当地居民自主处理,其余114.41公顷由万谷湖开发公司进行投资开发,屡次拖延的万谷湖开发项目终于开始进行。一场持续多年的搬迁风波逐渐平息,被动卷入此案的中国公司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。
在柬埔寨金边市隆边区沙拉咋分区办公室,记者看到,办理土地证的居民排起长队,每个人都显得兴高采烈。区长猜提拉告诉记者,从22日开始为万谷湖周边居民发放土地证以来,已经有235户居民办理了手续。
指责中国公司的人其实并不了解情况 万谷湖位于金边市中心,是金边市最大的淡水湖。数百公顷的湖水曾经又深又清。但最近十多年来,由于金边市城区不断扩张,不少人在湖边自盖房屋,湖水面积逐渐变小,周边环境也变得脏乱不堪。
2006年,柬埔寨政府计划将万谷湖填平造地,建设成金边市5个卫星城之一。2007年,金边市政府与柬埔寨苏卡库公司签订了为期99年的租赁开发合同,计划将面积133公顷的万谷湖建设成现代化新城。苏卡库公司获得万谷湖租赁开发权后,最终选定中国的鄂尔多斯鸿骏公司与其合作。
但是由于涉及到土地产权、居民拆迁赔偿等多方面的纠纷,万谷湖开发协议公布后,部分居民多次举行抗议活动,参与投资的中国公司也受到指责,甚至还有人到中国使馆门前去抗议,万谷湖问题开始引起国际舆论关注。
鄂尔多斯鸿骏东南亚公司总裁江惜标用十分无奈的语气告诉记者,万谷湖房地产项目仅是该公司在柬埔寨投资的3大项目之一,在2010年与苏卡库公司签订的万谷湖项目协议中就明确注明:在柬方完成土地拆迁工作后,中国公司才参与项目,因此根本不涉及其中纠纷,指责中国公司的人其实并不了解情况,或是受到挑唆。
有人不分青红皂白炒作“中国因素” 根据记者的调查,万谷湖周边的4000多户居民主要有两类:拥有地契的原始住户和没有地契的流动人员。但是不少流动人员虽然没有地契,却已经在此生活了十几年,他们认为已经是这里的主人,但因没有地契无法获得较高补偿而不愿意搬迁。此外还有一部分人需要在湖边经商而不认同郊区的置换土地。
颂孔一家4口人住在万谷湖边一个棚屋里,面积很小,屋里塞得满满当当。他告诉记者,填湖工程已经进行了两年,开发商为每家发放8000美元和200万柬币(约合500美元)的拆迁费。但是根据目前金边的房价,一般需要30000美元才能在市内买到50平方米的房子。颂孔说,万谷湖周边还有1000多户没有搬迁。在柬埔寨政府将12.44公顷土地划分给当地居民之前,他们经常去当地政府、国际组织和各国使馆进行抗议,其中包括中国使馆。虽然会受到警察的驱赶,但他们并不担心,因为非政府组织会帮助他们。现在政府正在给附近的794户居民发放土地证,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拆迁款,或者不用搬走了。
除了万谷湖部分居民的抗议,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对该项目分外关注。据了解,在柬埔寨有2000多个非政府组织,规模从国际化组织到乡村小团体不等,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公众利益和自然环境诉求方面十分活跃。此外,柬埔寨的反对党和很多市场化的媒体,都寻求在社会关注的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,树立威信。而当某些组织得知中国公司参与其中,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炒作“中国因素”,某些西方媒体也加入其中。
世行表态使纠纷引起世界舆论关注 对于万谷湖的开发,按照一些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的说法,开发商的施工导致湖水水面上升,使当地居住环境日益恶劣。国际人权组织“住房权与驱离中心”区域主任罗兰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,苏卡库公司通过把细沙和泥浆抽进湖边居民的家里,强行占领他们的家园。柬埔寨居住权利行动小组表示,开发公司对居民进行恐吓,居民的合理赔偿要求被拒绝。
而世界银行8月初的一次表态,更使万谷湖土地纠纷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。世行的这份声明表示:在柬埔寨解决万谷湖大批住户遭迫迁的纠纷之前,世行将不再提供新贷款给柬埔寨。有当地媒体认为,柬埔寨政府正是迫于世行的压力,才最终做出了将部分土地划归居民的决定。
本报记者在金边见到了世界银行驻柬代表樊启淼,他表示,由于处于世行与柬政府关系敏感时期,他不能接受任何媒体采访。但是樊启淼说,世界银行每年向柬埔寨提供约1亿美元的援助,占柬埔寨所有外援的10%左右,主要用于发展医疗、教育、道路和政府管理系统等,世行将进一步审议下一阶段对柬援助计划。
柬埔寨总理府发言人帕西潘则表示,柬埔寨对世行的做法十分不满,作为援助项目的合作方,世行和柬埔寨都没有权力无故中止合作协议。金边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,政府对万谷湖开发相当重视,专门由一名副首相级的官员负责协调有关工作。尽管湖区居民的住宅基本是违章建筑,但开发公司还是给予补偿,万谷湖开发项目是促进该地区发展的一件好事,此前出动警察拆除部分住房属于清理违章建筑,是合法行为。
中国企业走出去要研究当地法规行规 长期生活在金边的华人王先生告诉记者,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柬埔寨不完善的土地制度。柬政府将万谷湖土地交由企业开发,激化了涉及多方的土地纠纷和政治矛盾,也将参与投资的中国公司卷入其中。根据柬埔寨人权中心发布的一份《2007—2011年柬埔寨土地纠纷统计报告》显示,4年来,柬埔寨全国一共发生223起土地纠纷案,涉案的纠纷面积达国土面积的5%,受到影响的人数为76万人,其中金边最为严重,占所有纠纷的10%。
随着“走出去”战略的推进和东盟—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成,中国投资在东南亚尤其在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等国的影响不断增大,但由于当地复杂的政治经济利益纠葛,中国企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,也不断引发诸多议论。
在柬埔寨,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其最大外资来源国。截至2010年,中国对柬投资协议金额超过77亿美元,主要集中在水力发电项目、河流港口建设、灌溉系统和输电系统等方面,普遍获得好评,但是万谷湖项目纠纷将中国投资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柬埔寨中国商会副会长胡金林对本报记者表示,作为不发达国家,当地政府更倾向于追求引进外资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,而往往会忽略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,对民众造成不利影响,使其对投资企业产生对立情绪。而一旦有中国公司参与其中,又势必会引来对中国因素的关注。记者注意到,近年来,一些西方媒体总是会“深入挖掘”一些东南亚项目中的中国因素,加以放大和炒作。
柬埔寨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纳塔察认为,中国企业应该在进入柬埔寨后通过跟踪新闻、咨询经济学家、体验社区生活来了解当地社会,并且在赴柬投资之前进行独立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,避免在投资过程中与当地社会产生冲突,对双方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。
柬埔寨冠霖国际集团董事长杨启秋告诉本报记者,柬埔寨的各个政治势力都掌控媒体资源,常会抓住小事大做文章,甚至故意抹黑对方,以达到政治目的,即便是当地公司也难免陷入纠纷。由于媒体不敢抨击百姓欢迎的基础设施项目,一些商业项目更容易成为炒作对象。因此中国海外投资应该多加小心,避免踩上地雷。
对于准备到国外创业的中国企业,胡金林表示,除了分析当地经济规模、商业成本等因素外,还要很好地研究法律法规,更要深入调研当地行业行规。